眾多生產制造企業的選擇的確決定了減速機企業的命運,然而其自身也同樣煎熬在這樣的選擇中。他們希望支持民族工業,但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必須考慮,關乎命運,怎能不苛刻。
眾所周知,當前的行業發展環境不容樂觀,前不久還聽到過某大型減速機企業逐步縮減規模的消息,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市場狀況下,仍有企業銷售得不錯。我們該如何評價這種現象?這些企業找到了市場并保持了穩定甚至不錯的經營狀況,且是在減速機企業的日子都不太好過的環境下,其中必有緣由。
別無選擇必須苛刻
客戶購買時嚴格要求某方面其實不過分,他們要對企業未來發展負責,要對用戶負責,要對品牌負責,他們不得不嚴把自己的生產環節,設備自然首當其沖。其實,這也是對企業負責,經過這樣脫胎換骨的改造后,企業的產品就成“材”了。況且,能夠成為入行業名企法眼的設備,也自然會成為他們的榮耀和標簽,再向其他企業推銷時大體也能信心滿滿了。
制造企業的選擇的確決定了減速機企業的命運,然而其自身也同樣煎熬在這樣的選擇中。在大多情況下都能感受到企業對于國產裝備的關注,他們希望支持民族工業,但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必須考慮,關乎命運,怎能不苛刻。
給人養分成長自己
順勢而為的企業眾多,減少用工、提升效率、節能減排等,這些主流思想沒人錯過,隨意找到一個設備的特點介紹,都不難從中看到類似的詞匯。如果只是這樣的大同小異,便不會有不同的市場經營狀況了,差異化是減速機企業贏得機會的砝碼。
技術領先的企業引導企業發展。能不斷為客戶帶來新的市場理念,而其中則蘊含著紡企十分重視的新的發展契機;有些企業則根據當前狀況不斷拓寬產品應用領域,提高適用性,為用戶的多元化生產創造可能;還有些企業則索性細化到最小的生產領域,設備只專一生產某種產品。
有些企業突出定向生產理念,直接標示出設備是為中國或者為亞洲設計,不知是不是在給東方世界的企業營造VIP的感覺。“我們的產品針對中低端市場”,有些企業直接這樣告訴用戶,雖然讓人感覺怪怪的,但是少了某些虛榮的東西,坦誠和真實依然可以贏得人心,畢竟市場的包容性很強,每個檔次都有其生存空間。
通過了解國內外企業的做法,我們無從評判哪種方法更具價值,相信只要他們的做法是針對市場狀況所為,全球產業格局的日趨差異化一定能讓他們贏得自己穩定的市場。還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,只要你的技術、理念可以真正帶給用戶實惠,不管是為用戶降低成本還是拓展市場,用戶便沒有道理不選擇你。